您是否曾在虛擬世界中與虛擬替身(avatar)互動,覺得自己好像變得更敢衝、更愛冒險了?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當您預期會收到來自虛擬替身而非真實人類的反應時,確實會讓您在賭博時更傾向於冒險,而我們大腦中的「杏仁核」扮演了關鍵角色!
這項於4月發表在期刊 PLOS Biology 的研究,由日本資訊與通訊科技國家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的田中淑子(Toshiko Tanaka)與春野雅彥(Masahiko Haruno)共同發表。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現象不僅與我們對不確定性的評估有關,也深植於大腦的反應模式中。
虛擬替身當道,行為模式也跟著變?
隨著虛擬實境環境的普及,我們越來越常透過虛擬替身來與他人互動。然而,當我們的溝通對象是虛擬替身時,這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和腦部功能,一直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儘管許多研究都探討過「使用者自身」採用虛擬替身後的行為變化,但對於「溝通夥伴」的虛擬替身會如何影響我們,相關研究卻相對較少。在這個虛擬替身應用日益廣泛的時代,系統性地探索夥伴的虛擬替身對行為,特別是風險承擔行為的影響,顯得格外重要。
實驗設計:人類還是虛擬替身給回饋?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田中淑子和春野雅彥設計了一項巧妙的實驗。參與者在進行賭博任務時,會收到來自「真實人類臉孔」或「虛擬替身」的動態臉部表情回饋,這些表情會根據賭博結果(輸或贏)而變化。研究團隊總共招募了28位參與者進行行為實驗,另有51位參與者則接受了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以觀察他們的大腦活動。
結果揭曉:虛擬替身讓人更愛賭,杏仁核是關鍵!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在行為實驗還是fMRI掃描中,預期會收到虛擬替身回饋的參與者,確實表現出更高的賭博行為。透過計算模型分析進一步揭示,這種賭博頻率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參與者對「臉部表情回饋的不確定性」給予了更高的估值。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虛擬替身還是人類條件下,杏仁核對回饋不確定性的「負向反應」,都與風險承擔行為的增加有關。
此外,研究還發現,個體對回饋不確定性的行為和神經敏感度差異,與一種反映「對他人情感關懷」的個性特質分數密切相關。綜合這些發現,研究人員指出,杏仁核對回饋不確定性的反應,在虛擬替身情境下驅動風險承擔行為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且這一功能與個體在人際互動中的「情感反應性」差異緊密相連。研究作者們認為,這些結果為我們理解日益普及的虛擬替身在人類溝通和社交互動中的作用,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共同作者春野雅彥補充說:「我們發現,當夥伴透過虛擬替身回應時,人們傾向於承擔更多風險,而不是顯示他們真實的臉。這似乎是由於他們處理不確定性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有趣的是,這種變化反映在杏仁核中。」
共同作者田中淑子則提到,為了讓實驗感覺真實,並讓同一位同盟者在每次實驗中都以不同的參與者身份出現,這並不容易,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才能維持每個新參與者的真實感。
完整論文鏈接:https://plos.io/43MGr63
Image Credit: Toshiko Tanaka (CC-BY 4.0)